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服务创新主体,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进展。
图文实录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 郭雯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月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专利质量提升,向大家介绍我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服务创新主体,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审查质量、代理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工作进展。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女士、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秘书长赵建军先生。我是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首先由我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今年是专利法实施40周年,4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发明创造快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7万件,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近500万件的发明专利,体现出我国创新主体的蓬勃创造力,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孕育了无限潜能。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质量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主旋律、硬任务,聚焦创新主体的现实需求,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全方位推动专利质量提升。
一是优化专利申请评价指标,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加强政策引导,从“考核、评价、资助”三方面政策入手,推动各地优化调整专利相关指标考核政策,在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政策,以及专利资助奖励等政策中,明确要求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优化调整内部专利管理制度及相关考核规定中涉及专利的唯数量指标,加快完善以产业化前景评价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
二是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效率,优化按需审查机制。及时收集各类创新主体对专利审查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积极推进“优案优审、按需审查”,统筹调配优质审查资源,按需提供优先审查、快速审查、延迟审查、集中审查等多种审查模式,提高审查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质效。今年1—5月,我局已开展三种专利优先审查8.4万件、快速审查11.6万件、延迟审查9300余件、集中审查13批次,授权了一批能有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价值专利。此外,我局还在研究大模型技术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推动审查工作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
三是完善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提升服务对接精准性。依托7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各类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今年1—5月,通过保护中心预审途径进入审查的三种专利申请达到10.9万件,同比增长37.5%,有效满足了创新主体快速协同保护需求。近期,我局还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精准服务备案主体名单,对重点主体进一步加强主动对接,提供跨区域专利预审、维权援助、纠纷调解、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等精准服务。
四是提高专利代理服务质量,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遴选一批社会信用好、业务水平高、履行行业自律责任到位的专利代理机构,以诚信、专业的服务助力高水平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专利申请。推进实施专利代理服务采购政策,指导创新主体在选择专利代理服务时,既考察机构资质、信用等内容,又注重服务团队的领域背景、业务水平和服务经验,引导代理服务从“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夯实提升专利质量的中间环节。
以上就是我局精准服务创新主体,全方位推动专利质量提升的有关工作进展。下面,我们愿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一下所属媒体。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郭司长在发布时提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全国建设7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请问这些保护中心在服务创新主体、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郭雯谢谢你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建设。目前,在全国29个省区市设立了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全国80%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为17.2万家备案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保护,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助力布局高价值专利,有力保护创新。保护中心坚持高价值、高质量导向,不断加强预审流程和质量规范化管理,通过专业高效的预审服务有力支持创新成果专利布局。今年1—5月,各保护中心预审后的发明专利,经我局审查共授权7.5万件。
二是协助快速解决纠纷,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中心积极搭建行政、司法、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渠道,成为高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便利窗口。今年1—5月,保护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8万件,平均办结周期在2周以内;其中,直接调解纠纷1.1万件,协助办理行政执法案件近3000件,协助办理行政裁决案件5400件;各中心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828次,培训人员17.5万人次,为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加强涉外保护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一方面,保护中心充分发挥窗口优势,为国内外各类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快速协同保护服务,目前,在保护中心备案的外资合资企业也已超8000家。另一方面,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今年1—5月,各中心共开展导航分析项目97个,指导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海外布局;加强跨境电商、海外商标抢注等领域风险监测,累计向企业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咨询服务1137次。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以快速协同保护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央广网记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 王培章谢谢你的提问。推进诚信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是专利代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连续多年开展的“蓝天”行动,在净化代理行业发展环境、推动代理机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们强调综合治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举措。一是进一步净化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的重点包括,对假冒他人申请、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集中查处,对不符合许可备案条件的机构开展集中整改,对不规范招揽代理业务的行为进行集中清理等。二是进一步突出综合施策。在需求端,强化政策指导、规范招标行为;在供给端,督促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在监管端,深化信用监管和协同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拓展宣传渠道,讲好行业故事,提升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提高代理行业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引导行业自律。持续开展行风建设,弘扬诚信为本、质量至上的职业风尚。推广专利、商标代理禁止性从业行为清单,引导机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强新设立代理机构、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培训,促进机构经营理念从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今年的“蓝天”行动,目前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在查办重大案件方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冒用企业信息、伪造公章文书、违规编造专利等相关线索,组织有关地方集中查办相关重点机构12家,已立案4家。对个别涉嫌伪造公章的,正在移送公安机关从严惩处。在整治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排查发现的35家代理非正常申请数量较多的机构进行集中整治,拟作出停业、吊销等重处罚。各地立案调查相关机构65家,拟分别作出警告、罚款等处罚。在集中清理不规范业务招揽行为方面,对日常监管中排查发现的89条“包授权”、冒用官方名义等不当营销行为线索,联合相关部门指导10家平台企业进行限期集中清理,发送专利商标代理业务营销禁限词库,推动其建立常态化审核机制,切实履行平台责任。在全面加强日常管理方面,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专利代理机构及分支机构,组织进行限期整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0家。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年报审核,对未落实年报制度的156家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涉嫌以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手段取得执业许可证的50余家机构,开展调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行业综合治理,统筹运用政策引导、审批备案、行政处罚、日常监管、宣传教育等措施,持续净化行业环境,为专利质量提升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了专利审查服务创新主体方面的考虑和做法。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 蒋彤谢谢你的提问。当前,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质量是专利审查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致力于以高质量审查激励高水平创造、推进高水平保护、促进高效益运用。为助力更多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审查中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着力提高专利授权质量。授权质量是创新主体行权、用权的基础和保障。一方面通过严把专利审查授权关,严格依法审查,推动以“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这“三性”评判为主线的全面审查,特别是加强创造性审查,强化相同审查领域的质量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确保审查结果正确无误、授权范围清晰得当,不断提高所授权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强化初审、实审、复审、无效各环节协调联动,增强质量提升的系统性和协同性。2025年第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授权质量保持稳定。
二是促进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专利申请源头治理方面,我局坚持治理成果巩固和加强正向引导并重,推动创新主体、代理机构不断提高申请质量。一方面,加强预审把关和申请受理端排查,依法依规将抄袭、拼凑、造假的申请在前端处置,防止干扰正常审查秩序。另一方面,加强正向引导,对诚信经营的创新主体和代理机构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导创新主体更加关注申请质量。同时推动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共同推动专利申请质量提升。
三是加强社会监督评价。我局高度重视社会对审查质量的监督和评价,今年大幅增加审查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样本数量,同比增加了67%,通过扩大调查覆盖面,进一步客观准确了解创新主体对审查质量的评价。此外,我局畅通常态化沟通渠道,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专项调研等形式,宣传最新审查政策,及时听取创新主体对审查工作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问题追踪与反馈工作,提升答复时效,超过95%的社会意见在5天内完成答复。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稳步提高审查质量,以优质的专利审查服务创新主体,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